Kaiyun看了这群黑叔叔拍的限制级动作片我三天三夜没合上眼如果你经常看UP主小约翰可汗的通辽宇宙视频,应该会对非洲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印象深刻。网上许多非洲小国仅有的存在感,似乎就来自于蒙博托、博卡萨、马西埃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仁君”。
乌干达,一个被刚果(金)、南苏丹、卢旺达、坦桑尼亚环绕的东非小国,曾长年被英国殖民统治。2023年,乌干达的人均GDP为1002美元,低于联合国1300美元的最不发达国家认定标准。
要说这里最有名的某样东西,大概就是诞生了“非洲三大暴君之首”的伊迪·阿明。此人执政特长是祖安外交,性格极度残忍,据说在他的8年统治期间,有30-50万人民被处决,尸体曾堵塞尼罗河,阿明本人则会在行刑过程中快乐地弹奏手风琴,道德感比言峰绮礼还要逆天。他甚至肢解妻子活吃人肉,写信调戏英国女王索要内衣......
哪怕在发展中国家里,还是有些国家穷到令人发指,并且秩序混乱,难以看到希望。在这些土地上,似乎也没法浇灌出快乐的树苗——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就也会犯下高高在上怜悯世界的“美式傲慢”的错误。如果还有欧美人觉得中国做不出好游戏好电影,那他肯定是个傲慢无知的;同理,我们也没资格因为某个国家的贫穷,就断定他们不能创造出自己的精神娱乐。
就比如,在IMDB砍下7.8分,在豆瓣7.9分的非洲喜剧动作电影《谁杀死了阿历克斯队长》,以及其背后的电影制作公司,有着“乌干达好莱坞”之称的瓦卡莱坞。
乌干达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比印度咖喱片还野。首先这电影剧情的烧脑程度堪比《穆赫兰道》(指剧情线混乱),让我想想要怎么描述——
反派使用美人计、反间计、突袭等一系列计谋打入特种部队大本营,导致阿历克斯死亡,但由于现场一片混乱,根本没人知道阿历克斯是怎么死的;
阿历克斯的好兄弟(姑且算男主?)从少林寺归来复仇,途中偶然救下了老大的妻子,得知了反派大本营的位置,开始向目的地前进。而反派因为没有救出哥哥,决定殊死一搏开直升机在城市大肆破坏。
最后特种部队和男主联手突袭反派大本营,男主靠少林功夫干翻所有拯救了世界。但直到电影最后,其实也没人知道阿历克斯到底是怎么死的。
光看一遍剧情大纲,你都能感受到黑色幽默。会被美人计色诱的阿历克斯不是纯洁无暇的硬汉形象,电影也在暗示,阿历克斯可能根本就不是杀的。我倒是觉得,这电影贯彻了诺兰想通过《信条》传递的理念,“不要试图去理解,去感受”,你搞不懂导演想表达什么价值观,但能明显感觉到抽象荒诞,这就够了。
但比起剧情,更让人印象深刻的绝对是电影特效。这里有我迄今为止看到过最原始精妙的战斗特效,明显可以看出,图中某个角色发动了类似于DIO替身世界的时间暂停能力,甚至更胜一筹,还能作用在队友和直升机上。
而乌干达老哥们的直升机,也是我见过战斗力最强的一架,疑似油箱里烧的是常熟阿诺的类固醇。不费一枪一炮,仅凭物理碰撞,就能轻松撵爆一栋大楼,甚至发生了疑似亚空间扭曲的神奇现象。
能够驾驭此等圣兽,乌干达老哥们的身体素质也绝非常人。光凭这出血量我就可以断言,每位乌干达士兵的体内,都存在一座永不干涸,能够源源不断提供力量的喷泉。
这些年来,瓦卡莱坞出品的众多电影作品,主题大都是喜剧+动作,以及永不缺席的非洲特效,有一种野性的美。用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来形容Kaiyun,我觉得应该是六个字“狂野,震撼非洲”。
似乎非洲人民的灵光一现,都能干趴欧美Cult片导演三十年功力拍出的效果,配合让人眼花缭乱的剪辑,像是某种致幻药物溜大之后的产物,我敢说玉面手雷王都演不出这个效果。
好吧Kaiyun,如果我们用商业电影的标准来评价,这就是瞎XX拍。但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客观的,有些糟糕的东西,并非作者不上心,恰恰是因为背后的创作者已经拼尽全力,才勉强获得被世人看到和嘲笑的资格。
不知道,因为我们知道的很多信息,全凭片方一张嘴。全片0特效只在一个宅子里拍剧本杀的《满江红》敢号称5亿成本;《封神》三部曲加宣发成本号称30亿;2015年,豆瓣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心迷宫》成本仅170万,也被认为是小成本电影的神线亿成本的特效
乌干达的电影业发展非常晚,2005年才有了第一部本土制作的电影。瓦卡莱坞的创始人艾萨克·纳布瓦纳(Isaac Nabwana)就是受此影响,在那时,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贫民窟创立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厂。
其实在这之前,纳布瓦纳还没有看过一部电影,他对电影的所有认知都是“听”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对《拳皇》的憧憬一样。小时候,他两个哥哥常结伴去看电影,回家后给他模仿情节。纳布瓦纳最喜欢的电影是《猛龙过江》,尤其崇拜成龙、李连杰、李小龙等功夫影星。
由于资金匮乏、道具紧缺,瓦卡莱坞的大部分道具,都是他们手工制作和发明的,动手能力秒杀我十条街,脑力也绝对不简单。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份上的,但你其实能感受到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纳布瓦纳曾说,《谁杀死了阿历克斯队长》之所以会拍成喜剧,是借鉴了早年的香港动作喜剧片,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看得过瘾、笑得开心。
顺带一提,因为这部电影,VR Chat里之前还有过一个叫乌干达勇士的梗。一群红色衣服的玩家会对着别人吐口水、拥立女性外表的玩家为“女王”。
但也有一些东西没那么乐观。事实上,如果当年《谁杀死了阿历克斯队长》不能打开市场,他们将会被送进监狱,因为电影里使用了和军队的,以及玩具枪,而他们并没有获得授权可以使用。
尽管缓慢,但乌干达本土的电影工业,也是能看到进步的。在贫民窟,纳布瓦纳不仅激活了那里的文化基因,他还教孩子们练习武术。他表示,练武不仅让孩子们能保护自己,还让他们有机会进入电影行业,为许多在温饱边缘游荡的人提供了一条新的选择。
再比如这部名叫《来自上方的科尼勋章》的战争爱情电影,讲述乌干达叛军中两名相爱的青少年的故事,服化道水平和镜头质感有明显的提升。
最夸张的是,诺莱坞几乎是尼日利亚的支柱级产业之一,占了尼日利亚GDP的约5%,电影远销非洲其他国家,是非洲流行文化的扛把子。事实上,瓦卡莱坞就一直在苦恼,乌干达人民普遍爱看好莱坞和诺莱坞的电影,他们只能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作品。
当地观众确实吃这一套,这些电影是土生土长在非洲的,讲的是发源在非洲本土的故事。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仍然深受巫术崇拜文化的影响,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不完全是因为落后,也有一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将巫术包装为“非洲性”的象征,用于发展旅游业,和对抗先进国家的文化入侵。
尼日利亚去年还拍了一部非洲版《花样男子》,叫《My Sunshine》,真就是按着韩剧风格拍的,什么邻家小妹考入名校卷入富家公子爱情风波。你能看到很多熟悉的场景和校服,甚至于片中一部分台词都直接用的韩语。
我觉得这部“韩剧”算制作挺精良了,但大部分电影确实粗制滥造。归根结底,这种模式也是因地制宜的。我能查到的最乐观的数据显示,这个人口数高达2.279亿的国家,在2024年,全国只有约300块电影屏幕,大多分布在大城市。
要说最野的,当属加纳老哥创立的Kumawood(库莱坞?)。Kumawood出品过一部叫《非洲功夫战纳粹》的电影,完全是一部凝结了人类想象力和勇气的朋克系神作。
本片剧情里,阿道夫·希特勒并没有真的在地堡里,而是带着他的新手下,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和德国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逃往了非洲,计划再次征服世界。
在神奇的非洲,希特勒找到了比钢铁洪流更好的武器,没错,就是中国,不对是非洲功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他把加纳人全都成了“加纳雅利安人”,摧毁了当地正义的功夫学校,杀掉了校长,还NTR了主角女友。而我们的主角,功夫小子阿多为了报仇,参加了希特勒举办的武术比赛,他能打败的者拯救世界吗?
不要去思考,去感受,就像当年哲学梗刚火那会,人们不明白各种不明所以的行为和叫声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你已经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哲♂学思考了。非洲电影也是如此,它会让你思考世界的荒诞,思考存在主义的价值,这就是意义所在。
1987年的《光之翼》,曾获得过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以马里班巴拉族的神话为背景,融合传统信仰与视觉寓言,讲述青年反抗父亲的奇幻之旅,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
贫穷和落后束缚着非洲电影的发展,但近年来变化也在发生。2024年尼日利亚影视流媒体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再加上政府对行业开始扶持,从文化层面,他们的电影也在缓慢地进步。
非洲各国的电影制片厂,名字都是好莱坞的变体,我觉得既有对美国电影深入骨髓的崇拜,也是一种借用国际品牌知名度,给自己打广告的反向文化挪用。人们关注非洲时,容易天然地代入“怜悯”的视角,试图同情他们的苦难和贫穷。但是一部分思想进步的非洲人,更喜欢被以平等的视角看待。
阿兰曾和纳布瓦纳聊过瓦卡莱坞的创作理念,为何总是拍暴力喜剧,而不去渲染祖国的苦难和贫穷。纳布瓦纳则说:“我拍的是喜剧,是要让大家快乐的东西,我绝对不会没有骨气地贩卖贫穷。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我的电影,每个人都会哭泣。”
“我极力反对利用非洲的贫穷博取同情来营利,人们不应该一味地说我们贫穷,因为我们也有思想,我们不是多么贫穷,我们只是落后了,因为曾被某些人殖民(乌干达是前英国殖民地),殖民者的压榨让我们落后于人。我们现在已经脱离了殖义,所以非洲要睁眼看世界,全世界的思想,也要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第一世界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虽然不敢指望,非洲能在近些年内做出《黑神话》《哪吒》这种奇迹级别的文化作品。但我真的喜欢这股子精气神Kaiyun,曾经饺子导演在家“啃老”的三年,游戏科学团队也岌岌无名的时候,如果没有这股劲,他们怎么可能实现今日的成就呢?
Copyright © 2002-2023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鄂ICP备20014382号-1